摘要: 2022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最低门槛值的97,3%。根据国际经验,在迈向高收入国家门槛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大,如何增加社会消费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命题。长期以来,我国消费增长一直受到高投资特别是无效、低效投资的挤压,导致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消费率持续偏低、投资率奇高。当前,我国消费增长不足是系统性变量综合影响因素形成的。一是居民收入增
本文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23年度重点基金课题《消除制约扩大消费的障碍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执笔人为韩永文、窦勇、邬琼、郭迎锋、王成仁、梁云凤、李娣、赵春哲、卞靖、杨白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摘要: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引擎”,是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逐步恢复,呈现出传统消费持续回暖,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绿色低
摘要: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面临国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传统贸易强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经验,从发展基础、国际竞争力、结构与趋势、开放与安全等四个主要维度构建了我国贸易强国的服务贸易指标体系。通过与贸易强国的指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在机制创新、产业基础、国际竞争力、贸易结构、跨境开放、服务贸易规则治理等方面还存在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释经组:石庆焱、石婷、李婧婧、郝悦、朱祎、王猛猛、赵宇欣。 摘要: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增速连续两年回落。主要领域方面,在全球收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全球贸易及制造业活动延续低迷态势,但受跨境旅游业恢复等带动,服务业活动较为活跃,同时高利率助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及全球通胀水平明显回落。主要经济体方面,美国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欧元区经济依然疲弱,日本及主要新兴经
摘要:新型能源体系“新”在以能源安全为先,“新”在能源发展中要把降碳作为重点,“新”在发展思路、能源结构、系统形态、产业体系、治理体系的创新和重塑。新型能源体系要致力实现“五个融合”,即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融合、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融合、“源网荷储” 融合、集中式和分布式融合、不同市场之间融合等。新型能源体系要体现以下“六个特征”,即节能提效优先、能源结构以清洁低碳能源为重点、终端能源消费以电为主并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产业人才正面临着职业技能和培养方向上的转型与重构。教育体系亟需在已有的职业教育框架内,吸收先进制造业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采用嵌入式的改良路径,以便与产业结构的客观需求形成有效对接。本文基于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主导下的特色学徒制发展经验,对我国传统的学徒制体系和现代企业学徒制在体制升级、合作方式、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其通过继承传统学
摘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将有效需求不足放在首位,表明我国虽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但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下降。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当前国内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面临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与新冠疫情前存在差距、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疲软、民间投资
摘要:优化人口与生产要素组合实现更有效匹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挖掘分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研究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经济增长、产业和城乡结构、区域发展、贸易类型、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关系。基于人口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政策推动人力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有效匹配,是获取人口红利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我国人口总体上快速进入负增长阶段,呈现
摘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收入分配具有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再分配对居民收入改善有限,以及第三次分配发展滞后等特征。形成当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因,既有推动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结构性因素,又有要素市场化不完善的制度性因素,还有财政支撑作用有限导致的政策性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变
摘要:数字文化是数字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形态。数字文化主要包含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化两个层面。数字文化具有重要的制度与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数字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引领力、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力、时代先进文化的创新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发挥数字文化的赋能效应应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形成强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SBM方向距离函数、空间面板回归和QAP分析,探究了2013—2021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济效能、动力和空间差异,并融合三者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如何实现社会福利改进。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处于安全范围内,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繁荣;经济发展、外商投资与对外投资增加以及金融科技的升级显著促进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而使用能力和地方政府过度的
详见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