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盛夏的洗礼 满树的海棠果 褪去了青涩 花喜鹊飞过来 小小的海棠果 引起了它的注意 喳喳喳,喳喳喳 花喜鹊说 海棠果,快长大 海棠果微笑着说 花喜鹊呀 别着急 秋 悄然而至 又一个收获季
所谓“双线”是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组元,在和谐交融中体现出语文教学有梯度、有深度、有效度的螺旋上升态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以单元导语、文本解读、助学系统、训练重点等为抓手,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实践中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一、以单元导读把握“双线”的契合点 在统编教材中,从三年级起安排了单元页,重点呈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关“双线”的表述。
所谓语文聚合教学,是指帮助学生从已知的信息中,对不同维度的资源、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及不同层级的视角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形成概括性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并可运用在学习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标推出的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具有匹配性,因而聚合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一、在聚合目标中明确教学方向 开展语文聚合教学的重要原则是目标统领,教师应基于统编教材体系化的编排特点,通过
思辨,按照字面理解,即思考与辨析。在以思辨为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课堂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继而进行合理判断,助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一、紧扣阅读理解,开展思辨阅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阅读状态;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阅读状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任务导航等方式,引导学生围绕文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甚至还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在统编教材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篇幅较长、字数较多的课文也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地提高长篇课文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践行生本理念的基础上,探索长文短教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紧扣长文课题,明晰教学重点 题目是文眼,是文本内容凝练的结晶。研读小学语文教材文本,我们会发现课文的题目是有一定规律的,要么是文本的主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既有“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学习要求,又有指向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学习要求。因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其在培养思辨能力等核心素养目标上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路径,让学生的思辨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指向思辨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思考 思辨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指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
新课标的突出亮点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解读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梳理教材与新课标理念之间的关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一、理清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对于这个纲领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处在第一位的,足见其属于学生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也是教师需要重视培养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是学生以主动求知者和课堂主体的身份,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运用,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地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实践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
新课标提出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教学理念。这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各个领域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自然包括读写结合教学。尽管新课标中没有出现读写结合的表述,但包含读写结合的表述与要求体现在众多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重新思考与认识读写结合的价值定位,积极探索开展读写结合实践活动的路径与策略,让读写结合这一语言实践运用活动,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从核心素养高度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写体例,其中的双线“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互相交融的方式体现在单元内容中;这样看上去一个单元主要还是以多篇单篇课文组成的,实际上编者通过设置多个板块,如口语交际、习作等,还有助学系统,比如单元导语、泡泡提示语等,将多篇文本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基于单元整体,以语文要素为导向,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开展相应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
新课标将审美创造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指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表述既充分说明了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文本学习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语文综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突出的编排方式是双线组元,适合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凭借,通常是将一个单元内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比较固定的顺序依次呈现,却不代表在实际教学中也依次进行。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整体梳理与深入把握,从中找到适合学生走进教材的有效路径,作为调整与优化教材的前提条件,以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 一、调整课文顺序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生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分三个层次推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学习任务群理念,善于利用现有教材双线组元的编写特点,开发适合任务群教学的大单元内容,建构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学习任务群。 一、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群建构 在大单元教学渐成热点的背景下,单篇课文教学似乎遇冷了,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单篇课文不适合任务群学习。这是对单篇课文与任务群教学的误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达出来的”,可见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对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真实情境时,需要理清真实情境的构成要素,围绕大概念创设有原型、有架构的情境,帮助学生有效达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一、理清真实情境的关键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则需要“通过语文学习”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运用学习实践活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积淀一定的文化底蕴,在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形成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 一、在发掘教材文化价值中
做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呢? 一、低年级游戏化教学 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低年级的语文课文故事性强,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引入适宜的游戏。比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泥塘》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故事的大致内容:一只想把泥塘卖出去的青蛙
新课标关注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倾听,不同于简单的“听见”,应当是带着思考的、能够提取信息形成思维的“听”,即“高品质的倾听”;表达,既包括口头语言,又包含书面语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高品质的倾听与表达”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是学生“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需要,还是学生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需要。高品质的倾听与表达,不仅是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编排文言文篇目。《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才能让三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怎样才能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好文言文故事?如何通过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本文以小学语文
新课标提出了“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的主张,引导语文教学进入全新的“学习任务群”模式。但是,这一主张中的一个重要词语被大家忽视了,那就是“主要”:“主要”说明不是全部,还有次要的部分可以用其他方式组织与呈现,包括单篇课文教学模式。实际上,从与时俱进的观点看,把单篇课文教学纳入学习任务群视域,更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新模式:一方面单篇课文承载的是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另一方面单篇课文
尽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编写,教学中以单元整体视域思考、落实教学内容是对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需要,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单篇轻单元的问题,导致教学容易出现碎片化、套路化现象。因此,教师需要顺应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基于单元整体视域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立足学段目标和班级学情,以语文要素目标既对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任务、教学评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习作教学,一方面以集中的方式安排习作训练,每学期安排习作单元开展专项训练,每个单元单设习作板块进行训练;另一方面以小练笔的形式随机安排片段训练,细化落实单元习作目标要求。与习作专项训练目标达成要求比,一个单元安排一次小练笔的训练频次明显不够,何况还有许多单元中一次小练笔也没有安排。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单元习作训练的需要,以小练笔为范例,自主设计随文练笔作为补充。这样的随文练笔,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教学呢?笔者以本单元的《跳水》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和实践。 一、设计关键问题,激发思维火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找准切入点,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 课文《跳水》,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普通单元精读课文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写什么、怎么写,实现习作单元对某一关键习作方法的专项训练目标。为此,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阅读课文教学模式,从理解内容的学习为主,转向关注表达方法的学习为主;从定位目标、提炼写法、拓展迁移运用和及时评价等维度进行积极探索,采取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从中习得关键习作方法。笔者以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精读课文《
大单元教学突出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要求,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因而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提炼学习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即用教材教的理念,围绕教学主题,结合单元内容和具体学情,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落实大单元教学目标。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 一、激趣导入,引出教学主题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同样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起每单元都安排了略读课文学习,承载的是把精读课文所学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可见,略读课文教学需要从单元视野出发,依托单元系统内容形成瞻前顾后的联系,即需要重视单元导语与精读课文的学习要求,还要顾及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安排;这样才能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落实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略读课文《故事二则》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 一、引导学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成长,在读中有所感悟,感受古诗独有的意境美。在《游园不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呢? 一、在诵读中了解游园的经过 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古人诵读古诗与今人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模仿古人诵读古诗,推敲古诗字词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试着用古人的方法来诵读《游园不值
深度学习相对于浅表性学习而言是指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按照这一学习规律主动吸收的内容,还将全部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而项目式学习强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文本阅读去生成属于自己的语言、理解、观点等;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项目式阅读教学理念,与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契合。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的项目式深度学习,以逆向
温儒敏教授建议:教师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同时,可以采取“1+X”的办法关注学生自由阅读。“1+X”以一带多的群文阅读,选取同一作家、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散文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幽默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力著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篇作品,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篇《白鹅》与其相遇,之后还会在五年级下册读到丰子恺的《手指》。在教学《手指》的时候,教
所谓比对就是比较与对照。在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发现多个文本之间的异同并进行分析、思考,达成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存在多种文本群,既有单元内多篇课文组成的文本群,又有一课之中由多篇文本组成的文本群,还有不少课文安排了课后链接,与课文之间形成文本群;这些都适合教师以比对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下文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为例,谈谈指向高阶思维的群文阅读比对教学策略。 一、
在中年级整本书阅读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着力帮助学生解决整本书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分析阅读所得,提高阅读能力。 一、把脉思维特征,为阅读指导定位 1.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中年级学生在阅读上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主要受该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影响:这一学段学生通常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在思维发展上则有“飞跃”或“
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有所创造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方式,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入表现性评价,既可以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展示、探究、表达等复杂的阅读实践活动。 一、创设真实语境,激发阅读热情 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而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是教学实施的前提。
阅读教学核心问题,是指那些有质量、立意高远、指向深层次的问题,具有梯度、深度、广度的特点,在教学中能够聚焦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显示出以一当十的独特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核心问题,有利于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掌握课堂节奏,组织学生开展思维训练。这样的核心问题,需要教师重视从信息、内容、评价、运用等阅读层面设计具有检索、概括、解释、鉴赏和开放特点的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开
任何一篇课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有效地解读文本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教师的文本解读先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学生的文本解读跟进,是系列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文本解读如果总是老一套,学生就会失去兴致容易停留在浅表层面,后续的深入阅读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感知阅读的魅力呢? 一、开辟陌生领域,突出品味意识 一般的课文,学生在初读之后,基本上就能达到所在学段
语言是思维的表象,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语文思维训练。相对而言,机械识记、简单理解运用属于低阶思维,而分析评价、创新表达等属于高阶思维。在传统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大多停留于低阶思维训练;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统编教材的编者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首次在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目的是通过语言表达训练,着重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进行了专门论述,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升习作表达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创设习作教学的真实情境呢? 一、从教材文本出发,创设代入情境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出发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习作表达活动。 首先是立足
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材课文中有大量精彩的插图,是学生写话的丰富资源。只是课文插图是为课文学习、理解服务的,并不都适合用来训练学生写话,教师需要认真选择、挖掘,让平面的插图中的人物活起来以显示立体的内容,从中找到适合学生写话的内容,精心设计写话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开展写话活动。 一、练写插图中的人物对话 课文插图中一般都有主角,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必然有所表现,尤其有多个对象时,往往是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想象类习作训练,想象类习作教学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想象类习作训练的起点,以学习过的相关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相关课文中隐含的表达支架,通过“再用”课文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笔者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与探索。 一、习作前:以“再用”课文启发思路 学生习作前需要思考写什么和怎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教师在习作讲评课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但在修改方法上学生写教师改这种习惯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教师忽视指导学生学习习作修改的方法,导致学生缺乏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修改习作的重要性,这种自主修改就是从习作写完后“读一读”开始的。换言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写完后“读一读”这种看似简单的自主修改方法,逐渐积累习作修改的
习作评改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曾经以教师“一言堂”和改改错别字、病句再写上两句评语来落实。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每次习作中的编者意图,探索多样化的评改路径,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 一、聚焦习作问题 习作评改应遵循的原则是针对学生习作中影响习作水平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寻找解决路径,让学生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自主评改习作的能力。 1.重视隐性的思维问题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坚持文化自信,首要的是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统编教材编排了大量优秀的古诗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学情,根据古诗文的类别,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古诗文中吸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组织多元朗诵,增添文化认知 古诗文体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具有意境美,更有音乐美、建筑美与绘画美。朗读、背诵是学生与古诗文对话的最好
新课标强调“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立德树人有着独特的作用,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引领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优秀的古诗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革命文化类课文学习,体现了革命文化在立德树人上的独特价值,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特点,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教学要求,从小学生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关注革命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感受革命人物的英雄品格,经受革命精神文化的洗礼。 一、把握编者意图,开展精准教学 梳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我们能够发现革命文化类课文贯穿小学
民间故事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重要文体,适合学生在讲述故事中落实复述课文的语文要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重视组织学生突出口耳相传的特点,抓住故事表达结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故事讲述活动,让学生成为民间故事的传承人。 一、依照结构讲述民间故事 在我国各地都有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比如,《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古代普通老百姓大多不识字,民间故事在口耳相传中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比,在文言文教学安排上有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成倍增加了入选篇目,二是学习安排提前至三年级。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学习上有明显的难度,这样的变化就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基本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文言文的初步学习,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一、坚持做到熟读成诵 “放声疾读,久之自悟”是古人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之谈,同样适合小学
古诗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加上对古诗教学一直沿袭老一套,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以讲授与记忆为主,学生学习所得与古诗蕴含的丰富知识并不匹配。对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古诗,区分古诗中需要学习的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开展古诗学习,让每一首古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学习的14篇文言文课文,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代表的特质,学生通过学习吸取文言文精华,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机械背诵、默写、翻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产生了怕学文言文的念头,实在是让学生输在了文言文学习的起跑线上。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进行精准定位,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寻适宜的方法与路径,让学生在喜闻乐
深度学习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追求得意、得言、得法,在讲述中指向高阶思维发展,在表达实践中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一、以诵读课文实现趣味合一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的独特韵味,实现趣与味的高度融合。 1.在正确诵读中得意 文言文学习中的得意,就是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意思,属于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与其他版本比,在文言文学习安排上,体现出两个变化:一是选入数量明显增加,有14篇之多;二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年级由此前的五年级提前至三年级。这样的变化对小学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属于起步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不强调字字落实,而需要整合学习资源,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坚持以打基础为要求,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文言文的起步教学。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谈谈具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