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颖(化名),一个八年级女生,第一次见面就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倒不是因为她上课表现优秀,又或是过于调皮,相反,她格外安静,安静中透露出一丝超出这个年龄段的沉稳。每次上心理课,她都听得特别专注,在她身上,笔者看到了那种对课堂的敬畏。 一次偶然的机会,增进了笔者对她的了解。一天,笔者在操场上碰到她和班上一个女生一起去吃饭,她主动走过来和笔者打招呼:“心理老师,今天下午第三节,我们班有您的心理课,您一定
摘要:当前,外在环境复杂多变,叠加后疫情时代的深远影响,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发,让家校社协同联动成了重大议题。实践表明,建立社区青少年心理中心可作为解决之策,有着整合社会资源、专业心理服务定位、擅长微观视角的重大意义。但现实中,社区心理中心建设存在缺乏相应政策支持、受到学术研究冷落、布局仍处起步阶段、各地分布不平衡的困境。对此,可以采取加大立法与政策扶植力度、明确专业服务职能、鼓励社区心理学主动作
摘要:为探索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对青少年社交退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量表、未来取向量表、社交退缩量表对71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未来取向、社交退缩两两之间均为显著相关;(2)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社交退缩;(3)未来取向在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与社交退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童年环境不可预测性与社交退缩是降低青少年社交退缩行为的重要
摘要:为探究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自我教育期望、学习自主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育卷入量表、学习投入量表、自我教育期望问卷、学习自主性量表,对1575名初中生展开调研。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卷入既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也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教育期望与学习自主性间接影响学习投入;(2)自我教育期望与学习自主性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恰当
摘要:心理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同时,也面临隐私权保护与自主决策权尊重的伦理困境:隐私权保护要求确保学生信息不外泄,而自主决策权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针对此,提出了加强隐私保护制度建设、提升教师伦理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自主决策能力、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等策略,旨在构建保护隐私、尊重自主权的心理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心理课堂伦理建设理论,
摘要:随着叙事疗法引入我国,其理念和技术逐渐被心理教师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中,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在叙事取向的心理课设计中,教师运用叙事哲学观调整活动目标和师生关系定位;运用叙事疗法的外化、隐喻、命名等技术,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赋能学生自我成长。结合具体的课例,呈现了叙事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中的创造性应用,为一线心理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叙事疗法;心理课;
关键词:同胞关系;绘本教学;积极关系;心理投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29-04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根据《纲要》要求,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本活动课围绕
关键词:自我对话;积极语言;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33-03 【活动理念】 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1]提出积极语言的重构理论,他认为人会在面对重复的失败或惩罚时,感到无助和失去控制感。他强调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事件,通过积极的语言和思维,人们可以克服无助感,重新获得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比尔·韦恩[
关键词:危机应对;剧本杀;OH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36-04 【活动理念】 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中,心理委员和班级学生作为同伴心理危机信号的发现者,需要及时将危险信息上报给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老师等。其中涉及大量的危机干预知识,如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哪些言行是危机的前兆、如何帮助出现危机
关键词:转学生;学校适应;音乐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1-0040-04 【剧情简介】 新学年伊始,张小默、小社牛等几位转学生来到新学校。主角张小默因被迫转学,远离旧友,无力感、无价值感明显。虽也尝试着融入新学校,但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看同学们一起游戏,更觉落寞。在遭遇被当作“衣服堆”的小插曲及个别同学的议论后,倍感受伤。同学
摘要:在学校心理辅导中,传统的辅导技术主要是通过言语对话进行的,但来访学生如果有心理创伤背景,仅仅采用言语对话的辅导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实践表明,选用适当的表达性艺术治疗方法,引导来访学生借助艺术创造性行动过程获得多通道矫正性体验,能让来访学生在安全、抱持的咨访空间中,重新经历自己的生命故事,更好地修复创伤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疗愈心理创伤的目的,实现新的自我接纳和整合。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治疗
摘要:家校协同干预是当下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重要举措。系统疗法强调,要从外部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学生出现心理困扰,很可能体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模式问题;家校需要形成联盟,拓展家庭看问题的空间,扰动其原有的僵化观念及维持问题的因果循环关系,利用系统的资源,联合家庭的力量来促进系统的改变,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转变。 关键词:系统治疗;心理问题;家校协同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对问题(症状)的无效应对可能会成为问题的一部分,第二序改变强调当依据惯有的解决方案无法处理问题时,应当跳出系统去寻找一些超乎常理的解决策略。以对一个躯体症状长达九年之久的高中生的心理辅导为例,阐述了如何突破常规的心理辅导路径,引导来访学生重新构建对症状的认识,缓解对症状的焦虑情绪,从而引发来访学生发生第二序改变,成功应对症状。 关键词:第二序改变;躯体症状;悖论干预;重新框定;最小干预
摘要:故事是一种文学形式,故事创作有心理疗愈的功能。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因父亲生病去世陷入抑郁情绪中,辅导者利用她喜欢写故事这一点,运用故事治疗,引导其创作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宣泄情绪;发现问题故事中的“例外”,引导其续写“希望故事”,学会自我赋能,引发现实中的改变。最后,在多方的帮助下,该生最终走出心理阴霾,实现了自我成长。 关键词:故事治疗;抑郁情绪;故事创作;故事改写 中图分类号:G44 文
摘要:一名初一女生因与同伴关系破裂后引发食欲下降、失眠、厌学、情绪长时间低落等问题,经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需药物治疗并结合心理辅导。心理教师采用叙事疗法中的问题外化、改写对话、回溯对话技术,帮助学生缓解抑郁症状;通过外部见证人的方式,帮学生构建家庭情感支持系统,使其敢于尝试改变自我。经过十二次心理辅导,该生饮食、睡眠恢复正常,不再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返回学校上学,能够正视父亲的离世,恢复了正常的
摘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招生和录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目前,我国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家校社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生涯共育目标偏离、分工偏差、共育成效偏低。为纾解协同育人困境,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生涯教育模型的构建,确立了家校社的合作边界,理顺了家校社的内外协同关系;基于爱普斯坦的实践机制,提出“三位一体”生涯教育
摘要:为改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厦门外国语学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通过家庭会议这一实践活动进行融合,从家校合作的视角来提升家庭会议的可操作性,帮助家庭会议这一实践模式更有效地在学生家庭落地。学校确定了家庭会议实践活动的定位和实施办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家庭会议实施方案,为学生家庭提供可操作的流程规范;通过家长工作坊和读书会,跟进家庭会议的开展,及时补充和完善家庭会议的实施方法,有效地提升家长的家庭教
摘要:心理社团是落实“双减”政策、实施课后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社团活动中常出现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或是不表达的“旁观者”现象,不利于团体进程的推进和团体凝聚力的增强,有时甚至会破坏团队合作,对学生彼此之间深入探索问题造成阻碍。为提升心理社团活动的实效性,减少“旁观者”的出现,提出以下建议:调查学生的心理需求,活动设置有弹性;创设安全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融入感;设置团体评价机制,
摘要: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家校沟通有助于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班主任家校沟通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向化的倾向,告状式、责问式、说教式沟通等,导致沟通效果不好,学生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针对此,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非暴力沟通在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注意事项,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家校沟通;班主任;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摘要:孩子到了七八岁的年龄段,独立意识增强,对父母心理上的依赖逐步减少,但缺乏规则意识,自控能力不足。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叛逆行为感到困扰,甚至爆发亲子冲突。面对此种情况,父母首先应该学会自我反思,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次,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多与孩子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最后,用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孩子的行为,培养其规则意识。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行为塑造;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