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智慧社区建设不断走向深入,数字技术应用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高度关注,数字向善就是其中的热点议题之一。通过对智慧社区与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扫描,能够发现数字技术迭代与公共价值奔赴的交互形成了“数字工程型社区”“老旧社区”“治理型社区”和“互动型社区”等四种不同类型,这些实践差异反映出数字向善可待发掘的空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四类社区是相互转化的,其理想状态是实现数字向善与共同体愿景的协同
摘要: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主客体相对立、人与人相对立的主体建构逻辑,将主体建构纳入人与自然、人与人彼此联合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主体建构逻辑的创新与超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建构包含“需要—实践—观念”的三重目标向度,分别是在主体需要层面,实现“尊重自然、代际平衡、国际协同”;在主体实践层面,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
摘要:如何破解中国多层级政府的条块分割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聚焦于科层组织内部,但因避开党政关系,同时忽略层级变量,难以解释到位。以A市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可以发现,在中国多层级的行政体制中,政党势能按照“政治定调—组织统筹—基层整合”的逻辑破解多层级的条块分割,以政治动员机制和组织执行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基层供给模式的落地。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党势能通过“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
摘要:中国哲学研究应该关注和西方哲学的通约性问题。牟宗三用“内在超越”说批评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之不足,但有自设语境之弊端。如果顺康德的思路而下,则不难推导圣人在实践上如何可能,所以这仍然是具有通约性和值得讨论的核心问题,相关讨论也多见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由古代文献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哲学在实践理性中也存在和康德相近的二律背反,在对二律背反的消除上也存在可比拟之处。而从实践理性关注“圣人在实践上如何可能”
摘要:古公亶父避狄自豳迁岐是周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理解这一事件关键是对孟子的叙述进行分析。孟子举太王事例劝滕文公在竭力以事大国而不得免的国难时刻采取为善之举,意即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究竟何者才是真正重要的。当国君必须在“国”与“民”之间“择于斯二者”时,其所当为之“善”无疑即是弃“国”“保民”。太王之言清晰地表明,无论土地还是国家,都是“保民”的工具,是“所以养人者”,君子决不能将目的与工具倒置,为了
摘要:对于《论语》“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历代判读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西汉《韩诗外传》及刘向说该句为孔子所言,含有不拘小节之意;其二,魏以后儒者认同该句为子夏所言,较多的是指对他人不求全责备;其三,南宋朱熹认为子夏所言轻视小节,因而有弊病。朱熹的解读为其后学所发挥,尤为强调不可轻视小节,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末清初有儒者为子夏所言辩护,至清中期又有儒者认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为孔子所言
摘要:中国哲学话语经历了由原生态到现代化形态的转化,现代化形态的中国哲学话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来话语的中国化,二是传统话语的现代转化。中国现代哲学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冯友兰的“新理学”形上学就对中国传统哲学话语进行了转化,转化的内容是“理”“气”“道体”“大全”等,转化的路径是逻辑分析的引入以及拓展和创新原有意涵。中国哲学话语的现代建构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维度的,因为中国哲学话语是流动性
摘要:自《刑法(1979)》到《刑法第八修正案》,从《刑法》到“7+1”污染防治法体系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我国法律规定的“污染相关罪”都是污染事故罪。放弃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成罪条件的《刑法第八修正案》,因受制于“有放射性的废物”等三类“事故物质”,无法将《刑法》的火力向污染防治主战场释放,只能处理污染事故罪。为了让刑法在污染防治主战场建功,我国《刑法》应当再次向污染事故罪告别,让其
摘要:自然资源使用权冲突是指基于自然资源天然特征等原因导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资源使用权重叠交叉,权利行使相互影响羁绊,影响权利人利益实现的现象。人民法院应贯彻物权平等保护原则和物尽其用原则,遵循特定的路径和方法对此类案件进行裁判:通过查明事实识别真正的使用权冲突,以确认存在需要协调的权利冲突;坚持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相结合,灵活适用时先权先规则与目的效用衡量方法;充分发挥能动性,探索多样化的纠纷解
摘要:环境法的法权范式表现为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的二元互动。环境法权的二元一体架构促成了环境法益的双层构造,即阻挡层的秩序法益和背后层的本体法益,且双层法益之间系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环境法权的具体内容促成了环境法益的内容构造。其中,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权、清洁的环境权、健康的生态权分别促成了资源永续法益、环境良好法益和生态安全法益。基于此,国家依靠环境权力创设了以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污染防治制度和生态保
摘要:生物安全风险公私法协同治理契合法秩序统一性原则的运行逻辑,顺应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系统定位与价值向度,为生物安全风险治理提供路径指引。然而当前生物安全风险治理工具张弛无度缺乏协调、治理资源配置失衡、治理主体参与形式化,制约着生物安全治理效能的实现。为统筹协调并发掘生物安全风险治理工具间的功能主义优势,应当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预防制度体系,合理配置风险治理资源,通过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风险决策监督制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系统性变革。从建立健全碳定价体系出发,加快研究构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协同机制,是适应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和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关键。基于新型碳税和碳交易的协同互补空间,依据协同理论从调控范围、碳价设计、信息共享、收益分配和国际协调搭建我国新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的五维分析框架。未来可在范围互补、价格互补、成本优化、激励约束和预期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村级治理逐渐朝着服务型治理范式转型。服务型治理在实践上表现为村级治理事务以公共服务为主导,服务型村级组织建立以及柔性化治理方式的形成,其运行结构体现为资源供给上的国家支持、组织职能上的科层分工、法理型权威的权力运行。服务型治理推进了现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序落地,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服务泛化、治理低效等意外后果。继续推进服务型村级治理的构建与完善,依然要坚持群众路线,建立集
摘要:在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中,多元主体因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形成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基于经济增长和政绩塑造对电商发展资源的配置、公共服务的供给及其他行动主体进行行政规制,企业基于理性选择介入电商运营,乡村基于自身生存发展而徘徊选择。主体间不同的行动逻辑在为乡村电商发展提供多种资源的同时,也使农村电子商务出现主体角色错位和行动者利益分化等困境。要构建主体间互利共生的关系秩序,就要对其行动逻辑进行差异化调适
摘要:村干部领导力的提升是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领导力与复杂治理情境相适配的研究视角,构建“情境-结构-效能”的分析框架,以江苏省Z县村党组织书记的治村实践为代表性案例探讨村干部领导力如何作用于基层治理实践。在乡村复杂性治理情境下,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力以组织赋能和内源价值为动力结构,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形成复合型权威体系作用于乡村复杂性治理实践,其治理效能体现为政治秩序供给、经济资源
摘要:建筑、隐私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探寻建筑空间中的隐私缺失与保护,不仅是社会生存论题,更是重要的哲学论题。以现象学分析为路径,考察词源和语义,则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承载居住意义并具有隐私意向,显现人在建筑中的核心地位。隐私的空间属性展示了隐私依托空间实现并成为建筑之精神气质。以建筑、空间与隐私的本质关系为逻辑原点,审视现代建筑发展的空间隐私困境,隐私需求的遗忘使居住者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面向
摘要:作为数字时代新型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数据作为人类的劳动产品被纳入资本主义的商品体系之中,带有明显的拜物教特征。资本家们一边为人们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务,一边以窃取的方式对数据展开掠夺和积累,推进了数据拜物教的加速生成。在掠夺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用算法技术为数据拜物教建立“科学”的形态和“绝对”的权威,既规训着人们行
摘要:网络文化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下衍生的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伴随着文化消费“技术端”“需求端”“供给端”的创新升级,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交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文化消费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沉渣泛起,不断向大众传播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的文化消费观。据此,有必要进一步明晰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本质异化并廓清其对网络文化消费的表征降格与实践危害。从价值定向、制度筑基、主体自觉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时空压缩,尽管资本追求利润与促进价值增殖的内在要求保持不变,但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形式产生了较大变化。空间形式正在超越产品形式与金融形式,成为资本实现价值增殖与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中的资本形态也出现了拓展。资本载体与形式的转换推动了中国城市空间生产,却也产生了城乡不平衡的空间交换状态。为避免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与城乡
摘要:直到20世纪,未来才成为科幻小说理所当然的背景,英国科幻小说家奥拉夫·斯特普尔顿在这一转变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与很多科幻小说用传统小说经常用来处理过去的方式处理未来不同,时间在斯特普尔顿的小说中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未来被大跨度地想象和探索。这一未来时间视野也改变了作品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进而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和对人本身的理解。在斯特普尔顿的笔下,宏大的未来时间跨度带来了人类作为宏大
摘要:科幻乌托邦作为科幻文学与乌托邦文学的融汇,摆脱了乌托邦的政治维度,以未来叙事整合建构了想象中的人、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关系,以此深化科幻文学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国科幻乌托邦未来叙事以技术想象构建了未来美学的三种表达模式:第一,在人类主体性的多重维度中重审并强调技术、人与时间的共生模式;第二,在社会结构的变革中重审主体与情感,认识到加速社会质变了人类怀旧情感并将其发展为向过去寻求未来
摘要:朋克科幻小说技术怀旧书写的源头是赛博朋克,在英美蒸汽朋克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一科幻文类的技术怀旧书写范式表现为对维多利亚时代技术造物和维多利亚人的偏好、对或然历史想象的痴迷、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双重情节、对过去秩序的眷恋等。新世纪以来英美蒸汽朋克科幻小说技术怀旧书写取得了新进展,亦存局限性。 关键词:怀旧;技术怀旧;赛博朋克;蒸汽朋克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要:加快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新课题。以中国知识书写引领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种方法论切入,是研究范式新的方法论自觉和教育学方法论研究的知识论立场下的探寻尝试。以中国知识书写引领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框架,在理论上深化对当前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在具体实践上为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一种思路,其建构实现要立足中国自主导向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立必须不断夯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兼具独特性与国际化、传承性与时代性、人民性与服务国家战略的特质。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