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解决地质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设备结构庞大复杂、难以真实体现、实验费用高和安全风险大的实验教学难题,基于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构建钻探设备结构原理及金刚石钻进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发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包括钻探设备与钻具结构原理和拆装实验、绳索取心金刚石钻进的交互操作实验。实践表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交互性好,可解决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真实实验教学的难题,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摘 要:以人工智能导论为代表的导论类课程具有课时少、知识点多、算法难、学生基础差异大等特点,给教学带来诸多难点,如难以平衡深度和广度,难以持续吸引注意力等。利用短视频的多形式表达、多通道传输、高密度信息等优点可以解决导论类课程教学难题。该文在剖析课堂注意力特点和短视频吸引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运行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提出一套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短视频助力导论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为导论类教学工作者提供参
摘 要:元宇宙描绘未来的虚实共生、虚实链接。该文给出元宇宙背景下线上教学场景,针对线上教学中的学生“虚位”与作业“虚化”两个问题,分析线上教学的虚拟数字对象与物理实体对象的特点,提出采用多模态感知学生状态、推演式知识运用、区块链数字作业价值信任和教师数字成果价值流动等虚实互促着力点,为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关键词:线上教学;元宇宙;作业抄袭;学生虚位;虚实互促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制图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AutoCAD及BIM。该文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作业及考核方式三方面出发,对比国内及新加坡高校工程制图课程的异同点。同时进行相关调研,并进一步总结经验,就如何保持自身优良特点,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制图;新加坡;课程内容;授课方
摘 要:该文介绍后疫情时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教育中心随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而迁移,高等教育正在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其教学范式、资源配置、教学模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必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当前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对工科高校是一个重大发展契机,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正在发挥更大作用。为顺应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大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工科
摘 要:人才兴,国家兴。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院系和专业作为高校的基本单元,对其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和对比,可为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该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模型,依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关键词:一流本科教育;
摘 要:该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下普通高等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差异化教学体系提出与材料力学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建议通过教学目标、过程和考核差异化特点建立材料力学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基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相应的差异化教学方法,提出3模块和3层次的差异化仿真实验教学方案,构建差异化课程考核方法。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工程教育认证;OBE;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地方高校也要主动应对“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该文深入分析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不足,利用该校山东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契机,提出通过重构多元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构建基于新型导学关系的培养模式,实现突出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上述举措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
摘 要:系统回顾我国2003年以来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三轮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发展历程,梳理各轮次建设的时代背景及目的导向,总结建设任务及实施方法,分析建设成效及特点;从树立精品意识、规划建设体系、设计发展路径和夯实施策机制四方面阐述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对当前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的启示,为新时期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
摘 要:根据工程专业育人特点,进行育人、育才、知识、能力相统一的目标设定,在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为先导的教育教学体系基础上,运用以PBL项目教学为引导的CDIO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创新、安全第一、沟通协作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创新改革北京市精品课程城市地下工程课程试验内容。经实践证明,学生的试验能力与协作水平有效提高,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得以塑造,为今后土木相关专业课程试
摘 要:数字图像处理作为大多数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的一门新兴交叉课程,该课程具有发展速度快、内容覆盖面广、理论难度大和实践要求高的特点。然而,其教学过程往往存在课程教学气氛单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课程实验任务简单,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培养不足,以及教学评价依赖期末考核,缺乏动态、完善的评价机制等问题。该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方法,在“学导互促”教学、项目驱动式教
摘 要: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加快工科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主动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服务“中国制造2025”“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该文以工科专业机械工程为对象,对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分析目前高校工科专业在通识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对通识教育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和建议,为传统工科专业的发展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一
摘 要:直博生已经成为我国博士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直博生在博士攻读期间易陷入学术热情衰减、学术信念缺失、学术表现不佳的学术困局。该文基于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直博生陷入学术困局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入学动机杂糅和科研基础薄弱的个体学术背景、角色过渡不顺和高期待难以回应的角色失配、导师和朋辈互动障碍导致的社群嵌入水平低以及学术职业不确定性和非学术职业的广阔前景的劳动力市场因素介入是导致直博
摘 要: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与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发展,该文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面向“产出导向”的三位一体考核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三个维度阐述建设路径,并说明该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地理学;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困境;改革对策 中图分
摘 要:在生态文明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具有优良创新创业素养的环境类专业大学生是社会的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该文从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四种“双创”素养出发,聚焦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师资团队构建、实践平台搭建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不足,有针对性地通过“两个优化”和“两个搭建”具体路径展开攻坚战,以此推动环境类大学生“双创”素养强化,培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环境类“双创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
摘 要:培养“双创”人才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该文根据大量文献研究和企业调查,总结出目前“双创”教育存在支撑体系不完善、高校对“双创”教育重视度不高、“双创”培养模式不完整、课程体系不完整和“双创”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提出基于供给侧视角建立“政府-企业-社会-高校”相互作用的“双创”人才生态化培养系统,完善当前“双创”教育的运作模式,设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向,实践创新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和灵魂。虽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积累一些经验,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该文阐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分析并总结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优化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动态评价体系、实行多导师联培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和引导项目申报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专业学位;实践
摘 要:岩石物理学基础是油气能源特色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且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针对岩石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梳理和总结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和改进实验报告模式等措施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岩石物理;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摘 要:在国家新材料产业战略的推动下,材料性能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亟需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该文提出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教学方式、典型案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及完善评价体系的“五位一体”创新模式的教学探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该创新
摘 要: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多样性,决定其教学的面广、概念多、难度大。因此,新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该文的教学团队引导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中普及生物信息学工具,并以“生化集结号”为教学活动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该模式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信息技术工具;生化集结号;教学实践
摘 要: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历经60余年发展,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紧抓师资引进、培养、评价和奖励等关键环节,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构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三环节一主线”的培养模式,形成基于工程认证理念的农业水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突破教材和章节定式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采用最直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到利用网络新媒体改善教学手段推进混合式
摘 要:泵与泵站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给排水工程师的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短板影响着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尤其是在实践环节最为突出。对此,该文以OBE理念为导向,结合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以及行业发展需求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向设计,分别从混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维评价方式三方面提出泵与泵站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
摘 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是南京农业大学工科类专业课程和耕读文化结合与实践融合建设的新理念,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涉农高校课程建设的新要求。为促进耕读教育落地落实,南京农业大学有效开展耕读教育,注重教育引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耕读文化氛围,完善相关条件保障,着力培养有思想、爱劳动、能创新的高素质劳动者。该文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介绍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课程与耕读教育的结合与实践,使耕读
摘 要:大学生是高校内涵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体,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和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作用不可忽视。紧密结合《关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通知》(鲁教高字〔2022〕4号)“试点内容(一)”,分析传统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人为本的多方式深入手全过程学业评价理念,以弥补终结性评价仅以考试结果作为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和不足。建立基于以
摘 要: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研究设计,考察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更好,尤其是知识类学习效果更好。而且学生对PBL结合C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收获较大。研究表明,PBL结合CBL教学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高校
摘 要:针对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研导向式教学模式,以科研案例式教学方法为主,结合生态学研究热点教学和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调研数据来看,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绝大多数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研究技能,引导学生
摘 要: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理据性和社会性,认为语言习得是以通用认知能力为习得机制、以具体的形义配对项为习得对象、以反复使用为习得方式的学习者关于概念和语言理据的洞察性习得过程。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于外语教学,应注重知识的理据性,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交际活动。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有多种应用路径,例如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外语多义实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多义词的语义网络,有
摘 要:后疫情时代,以目标和价值导向的转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传统教学的本质,还是工具性教育技术的传播学范式思维。为适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未来,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评价体系的教育改革的需求,探寻新时期混合式课程范式、明晰问题并寻求解决路径。该文提出基于大概念和逆向教学设计为基础理论,以熵增定理为例,在混合式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下,旨在以成长的发展性
摘 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源自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感和成就,针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学生“不知所出,不知所用”,缺乏兴趣和动力等困境,提出情境探究式教学设计。该文阐述情境探究式教学理念、目标和设计原则,探讨基本教学活动的展开策略,包括两个情境(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和产生概念或方法的情境)+两个数学化过程(学习活动/画龙)+评价支持+教师抽象(点睛)+应用拓展,以全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
摘 要:针对工程素养伦理类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问题,提出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围绕不同课程教学模块中的知识点,以学生和教师为叙事主体,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过程化考核等方面,对基于叙事的工程素养与伦理类课程教学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进而对该教学模式的特色进行总结。该课程教学的实践表明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达成度评价则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该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和机制进行研究及探索,包括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并介绍实施的情况和持续改进的成效。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证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对类似的工科专业开展工程教育
摘 要:组建跨校专家教学团队,采用跨校虚拟教研室模式,以“三全”和“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探索一条提升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以车用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师团队组建、课程内容设置、学生获得感三个方面,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以多名跨校专家高质量授课形式潜移默化地体现科学家精神和立德树人理念。推崇以科研促进专业课教学,学生掌握必备专业知识,具备工程伦理和思辨思想。课程改革实施后,极大增强
摘 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针对航空发动机原理结构与系统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在教学内容上,整合和更新理论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提供课外补充资料等;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解与互动相结合,通过提问、讨论、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发动机结构的理解。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同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存在课程育人功能不完善、学生实践和创新开拓能力培养不足、服务地方经贸发展能力不强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以三大理念为引领,通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重塑教学环境、重组教学实施和重建评价体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摘 要:生产实习不仅具有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还兼具提升学生健康、安全意识的任务,是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分析我国地方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普遍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西安石油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经验,分析探讨生产实习可能的改革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通过完善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拓展校企合作、优化实习内容和强化教师队伍与学生心理建设,可有效缓解
摘 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开展持续化教学改革。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具体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重新合理设置等措施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工作的要求。同时,以钢铁冶金工艺学课程为例阐释持续改进后的课程综合评价分析具体过程,以保证更优地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工作及教学培养学生过程中的良好改进。 关键词:持续改进;达成度评价;钢铁冶金;教学改革;工程教育认证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将CDIO教育理念引入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设计模块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教学方法与指导机制和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尝试改革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与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风景园林;CDIO;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当前,我国隧道工程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对隧道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培养合格的隧道专业人才,是高校隧道工程培养的一大重要目标。目前,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隧道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一般。高校在隧道专业培养环节上着重于理论基础,而忽略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掌握。因此,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方向,结合现有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合理利用资源;搭建人才培养平
摘 要: 为满足地质勘探行业发展,亟需培养一批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地球物理学专业技术人才,而产教深度融合是解决该需求的重要途径。为此,该文以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分析该专业产教融合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校企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六个方面构建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下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全方位提升地球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发展需
摘 要:该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视角,对大数据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学科专业基础和培养路径做出分析,进而以物流大数据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实施文理文工融合改革思路构建物流大数据复合知识体系,建设“多专业+多课程+多层次+多要求”的大数据实践实训平台、多学科专业融合互促的泛在化教学体系和深化产教研融合,形成多元基础分路径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并应用实践。通过物流大
摘 要: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其核心举措,针对液压系统建模与分析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构建显性专业知识-隐性思政知识双闭环教学模式,分析基于OBE理念的液压系统建模与分析课程的知识组成及目标导向,构建爱国主义、核心意识、导向教育、初心教育和创新教育五个方面的教学案例,实践表明,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大思政课”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助力擘画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赋能聚势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强磁场”、锤炼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行合一的“硬拳头”。善用“大思政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分析社会外部环境影响和高校思政课内生动力不足的前提下,聚焦历史与现实、加深理论厚度,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表达有机统一、提
摘 要:“岗课赛证”融合以课程为中心,将岗位、竞赛、证书有机融合于课程。教学团队以“岗课赛证”融合为抓手,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全面实施高职业卫生微生物检验课程思政实施。基于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以“三段教学”为路径,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校企合作,持续完善课程资源;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的职业品格各方面进行实施。通过教学实践,证实基于“岗课赛证”的卫生微生物检验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能够
摘 要:理工科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然而,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仍不够显著,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难以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两张皮”现象突出。该文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中国矿业大学地学大数据基础这一典型理工科课程为例,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方案,探讨切实可行的理工科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