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资质过剩对员工组织行为的影响,忽略了对资质过剩与员工兼职行为之间关系的探究。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聚焦国有旅游企业员工资质过剩感与混合创业投入的关系,探讨工作卷入的中介作用及感知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66名国有旅游企业混合创业者进行多时间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显著促进了员工的混合创业投入,工作卷入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此外,感知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工作卷入与混合创业投入之间的关系,同时强化了资质过剩感通过工作卷入间接影响混合创业投入的作用。文章拓展了资质过剩感后续效应的理论视角,为国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酒店一线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会阻碍服务的高质量交付,破坏顾客的消费体验。工作肮脏感作为一种强大的压力源,可能会触发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文章运用混合方法展开系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工作肮脏感对酒店一线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以及中介效应;开展情景实验,复验主效应与中介效应;开展情景实验,验证组织支持与顾客赞许这两大资源补充手段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肮脏感造成情绪耗竭或是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继而引发工作退缩行为;另一方面,工作肮脏感先消耗员工的情绪资源,而后,在情绪耗竭的压力下,员工进一步消耗认知资源,造成核心自我评价的下降,最终触发工作退缩行为。而组织支持与顾客赞许能够有效补充员工的情绪资源,促使员工改变工作退缩行为。文章揭示了酒店一线员工从情绪内耗到工作退缩的资源损失旋涡,为理解员工资源损耗与资源补充的动态平衡过程描摹了完整的图式。
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加剧了各类危机事件的传播和扩散,洞悉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和影响因素,在恰当的时间以适配策略高效应对和化解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旅游业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以“三亚代加工虾宰客”事件为背景,基于SOR理论构建了整体的研究框架,通过3个情境实验从动态视角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媒体(权威媒体/社交媒体)的正面、负面报道对旅游企业评价的影响机制,并依据情境危机传播理论分析了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旅游企业所处的危机情境,进而探讨了旅游企业在不同危机情境下应对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最佳时机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能力信任和善意信任分别在媒体报道对旅游企业评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作用,媒体类型在媒体报道对两类信任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根据媒体报道对旅游企业评价的影响趋势可知,无论是经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公众对旅游企业的评价均呈先下降、后缓慢回升的变化趋势,并在危机事件爆发的第2天达到最低值,而第2天亦为危机事件应对的最佳时机;从旅游危机事件应对策略来看,当企业无类似危机史,在媒体正面报道下,否认和淡化策略的应对效果最佳;而当企业危机史不明时,在媒体负面报道下,重塑策略的应对效果最佳。
红色展馆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关键载体,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对强化国家认同建设,提升国家认同水平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构建红色展馆文化氛围(物质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氛围、制度文化氛围)与社会记忆(人物记忆、时间记忆、空间记忆、环境记忆)为前因变量,探索影响游客国家认同的前因条件组合和多元建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单项因素中,虽然空间记忆一致性较高,但所有单因素均无法构成影响国家认同的充要条件;7个前因变量产生128种潜在组态路径,经过筛选后共9条路径能构成游客国家认同建构的充分条件;9条路径可进一步归纳为基于物质环境的场景塑造型、基于精神环境的历史叙事型、基于综合环境的空间营造型与基于英雄人物的精神渲染型4种类型;空间记忆在单因素必要性分析与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展馆应注重空间安排与场景营造,从而有助于强化游客国家认同。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认同培育工作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指导。
文旅消费作为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部分,能有效促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识别文旅消费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采用Tobit回归和其他稳健性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认同感对家庭文旅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国家认同感显著促进了家庭文旅消费总额、人均文旅消费及文旅消费占比,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第二,国家认同感有效促进了城乡家庭的文旅消费,且对农村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大,国家认同感也有效促进了低收入家庭的文旅消费。国家认同感对不同家庭文旅消费的异质性影响,为缩小我国现阶段的消费不均衡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国家认同感通过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社会互动和社会信任促进家庭文旅消费。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是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模式,被认为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研究国家公园ESG的多维价值及实践路径,文章对国家公园ESG的核心要素及量化指标进行了概述,采用文献法、现场调研法分析国家公园实施ESG的多维价值,并总结了国家公园ESG的实践路径:建立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国家公园与社区协同发展模式、保障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完善多元化资金收入渠道、完善国家公园生态体系建设、提高国家公园运营的透明度、提高国家公园的碳减排表现、建立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基地等。研究对促进国家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游客公民行为不仅能够改善旅游目的地环境与服务质量、提升个人旅游体验,还有助于实现游客与目的地之间的价值共创。文章对游客公民行为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了游客公民行为的概念、测量维度和研究现状,构建了游客公民行为研究框架以揭示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结果效应,并对未来研究做出以下展望:厘清游客公民行为和顾客公民行为的差异,赋予游客公民行为规范定义;开发旅游虚拟社区游客公民行为量表,丰富线上游客公民行为研究;丰富游客公民行为影响机制研究,完善游客公民行为研究框架。研究旨在为深化游客公民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第1期 理论探索 社会媒介化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的地方建构………………………………………… 黄琢玮,保继刚,周彤昕(1) 主题公园化古镇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研究……………… 田逢军,付诗悦,汪忠列,吴儒练,焦珊珊,万思思(9) 心临其境——“云旅游”中临场感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杨永丰,李海懿,王朝阳(19) “虚无”与“实在”视角下离岛民宿的游客体验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市枸